楚五行中属于什么?
先秦时期以五行论五德,认为金、木、水、火、土各有阴阳偏正,所以有“太皞配甲木而司春,炎帝配丙火而主夏,黄帝配戊土而兼季夏,颛顼配庚金而主秋,帝喾配辛金而主冬”的说法 《礼记·月令》孔颖达疏:“五行之德,各有所宗,其始为德于木者,木气专精不耗;始于火者,火力宣通无滞;始于土者,土性淳厚载运万物;始于金者,金清肃能决断;始于水者,水性流动能滋润。此五行之所由兴也,故云‘五行,五常之属’。
到了汉代,随着阴阳家对五行的干预,五行与金木水火土的对应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里只讨论生克对应的五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这是由于汉代人相信五行相生是由于阳气的滋生所致,而相克是由于阳气的盛极而衰所导致的,因此他们得出结论说:“木得金而乃成,火得水而炎上,土得木而疏通,金得火而炎克,水得土而衍流……” 即五行中的每一行都以另一行之为自己的根基,又因为下行的力量大于上行的力量,所以是相生的关系。
同时,“阴盛则土实,土实则水满,水满则火炎,火炎则木焚……故曰五行,阴阳之气,流行而无所止息。”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汉代的五行学说中,土是最重要的一个五行,它既是其他四行的根本,又是阴阳之气变化的枢纽。 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就起源于东汉的京房易(《京氏易学》),他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重新排了六十四卦的顺序,这样便于根据一个人的出生时间推演他的命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宋代,由于理学的盛行,人们开始追求“天人感应”“天道轮回”,于是五行中的土变得更加重要起来。
朱熹的《周易本义》和蔡元定撰写的《太极图说解》中都提到过这种观点: “天地之间,莫为本体,本体只是阴阳,阴阳便是水火木材土。木在中间,便应见个仁字;土在中间,便应见个礼字;水在中间,便应见个智字;火在中间,便应见个孝字;金在中间,便应见个严字。此五行之用,以人观之,即五个德行,所谓五常是也。” 在这里,朱熹把五行的土变成了仁、礼、智、孝、廉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德行,并把它们列在了五行的中央位置。这似乎在告诉世人,你生来就有做土的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