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什么?
新常态就是: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向潜在增长率靠拢,经济周期波动逐步减弱,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走向内涵型扩张。(潜在增长率即没有通胀、没有通缩、失业率很低时的均衡增长率) 新常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开始于2013年前后,目前仍在进行之中。在2013年前后的那个底,GDP增长下了一个台阶,之后一直在谷底徘徊。到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4%,仍然低于去年三季度的8.5%;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内,失业保持在较低水平。
之所以说新常态是渐进过程,就是因为这个谷底还在慢慢探底——现在看底部还很深,而且还要继续往下走。 有人曾这样描述新常态:“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这种说法有道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八九十年代的巴西和俄罗斯,都曾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由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转变,这些国家的经验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任何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阶段。只是这种转换往往是以衰退和萧条为代价。比如二战后的日本经历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停滞,拉美在90年代的债务危机使很多国家陷入长期萧条。 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已经实属不易。这除了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政策调控外,更加靠的是市场机制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互配合的结果 (新常态下的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更大) 。但即使如此,经济的增速还是时有颠簸,如今年以来的下行态势就令人担忧。我们还需要坚持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内需潜力,同时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