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财运怎么补?
“行”者,路也。五行即是五种路径、方式或风格。水是向下流的,属阴;木是向上长的,属阳。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这种相克相生的关系是可以转换的。比如木火相生的过程中,木盛可以生火,但火太烈可以把木烧尽,此时木不生火反被克制了。而土克水,土多了水无所遁形,但如果水多了土就会淹没,此时水反而克制住了土。这些关系就像数学里的函数一样,是有固定规律的,可以转换也可以变化。 八字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五行能量强弱,就是由木火土金水五个字轮流值日所决定的。
在生辰八字的计算中,月令是最重要的。每月的初一日,月亮位于地支的子位置(冬至一阳生时月球位于子位)叫做“月令”。十二月分别对应十二地支:子月(腊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等… 在古代先民们观察自然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干支纪年法中,月令的五行属性是由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的首字决定的。如果某一节气首字的五行属性为“阳”,那么月令的五行就属“阳”,这个节气的末字五行属性则为“阴”,代表月份的中气则五行兼属“阴”“阳”。如下表所示: 因此根据上表的规律,我们就可以判断出一个人在一生中不同阶段的五行能量强弱。
比如说出生在夏季的人,由于立夏和芒种都处于阳极之气最旺的时刻,因此属于五行的“阳”是最旺的,“阴”就会被克制。此时需要平衡阴阳二气,做到“中庸”,过犹不及。所以人生旅途中需要把握好的五行能量是土,也就是需要补充脾土之气。中医所说的健脾其实就是指的这个含义。 同理,四季之中各有一个节气属于“阴阳平和”,不需要补充任何五行能量,此时无论怎样饮食滋补都是多余的。
例如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它的末尾字“雨”五行属水,在中医学理论中,此时并不需要补充肾水了。冬季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末尾一个字“大”五行属木,也不需要再补肝木了。这都属于阴阳平衡的状态,是最好不过的了。 但是我们一生当中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偏阳或偏阴的状态,必须借助外界的力量来补充阴阳的不足。
我曾经在一本古书看到这样一句话,觉得对解决阴阳不平衡的问题非常有帮助——“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且阳得阴助能长生。善补阴者,必从阳中长阴,且阴从阳化能成丹。”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必须阴阳双补,而且要在“阴”里寻求“阳”的能量,或者在“阳”里含有“阴”的成分。 由此想到我们人体内部也是一样的道理,当某一种元素不足或者过剩的时候,必须从其他元素中去寻找,以达到整体上的阴阳平衡。这就是为什么吃补品的时候往往效果不明显的缘故,因为那些所谓的补品大多是单一功能的,要么补肾,要么补血,不是阴阳并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