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可能跌吗北京?
首先,中国实行的是土地财政,而不是房地产财政。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地方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而房地产财政则是将房地产作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 由于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非常巨大,特别是铁路、公路、机场等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拉动了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的需求。
另一方面,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过去银行信贷规模放的很宽,于是很多项目都是以贷款的形式出现,政府以未来税收的收入作为还款来源。这就在本质上与房地产联系在了一起。 但是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政府的预算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而公共支出(主要是基建)又要加大力度,原有的资金来源渠道已经无法支撑新的开支需求。于是政府想到一个办法:卖地——出售土地使用权来填补资金的缺口。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房价上涨是符合政府意愿的,因为地价就是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靠卖地,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增幅大于GDP的增幅。但是,如果房价涨多了,超过了普通人的承受能力,则会产生负面效应。为了“房住不炒”,现在各地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进行限制。
第二,我们目前面临的是总需求不足,即消费和投资都偏低,因此要刺激经济增长,就必须扩大这两块的需求。房地产在投资和消费两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投资方面,房地产相关的建材、装修等产业链条能带动大量就业;在产品消费方面,买房直接带来的相关消费就达住宅地产销售额的一半左右。房贷在居民部门融资中的比重也非常高,2019年居民部门杠杆率已经达到58.7%,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房地产这个“蓄水池”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但如今这个“池子”里的水正在逐步被抽干: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解决,居民债务负担又日益加重。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这个“引擎”熄火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三,从供需关系来看,供给方面,全国各类土地供应持续增加,尤其是商办类项目库存巨大;需求方面,国内中低端住房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而高端住房需求受政策和金融限制也比较大。在新兴市场上,海外炒房团和留学移民群体对房产的需求量在不断减少。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房价上涨的动力不足,下跌的压力比较大。尤其是一二线城市,随着人口流出,房屋空置率偏高,房价下行的压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