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闹区别墅升值?
谢邀,这个问题的提出其实是有背景的,那就是最近各地别墅项目的火爆。以苏州为例,原本供应量就很小的别墅,因为限价原因,新房市场几乎绝迹(姑苏区的原海胥澜庭项目除外);而二手房市场上,市区的老破小别墅则一度出现价格上涨的趋势。
当然,从全国各个城市的土拍情况来看,“限跌令”、“限薪令”不断出台,楼市整体处于“有价无市”的状况,大部分城市房价仍然有较大下降空间。 因此问题就转化为:为什么同样是住宅,洋房等低总价产品比同片区的别墅单价要高得多,但购买者却少之又少呢?
1.价格维度 我们一般用“价差倍率”这个指标来描述商品住宅与二手商品住宅之间的价差水平,计算公式为: 价差倍率=(新房售价-二手房成交均价)/二手房成交均价 在我们调研的22个城市里,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差在10倍以上,最高达到140%。也就是说,同样一套房子,按照二手房出售,相当于卖了3套新房的价格。如果考虑到新房普遍有更明显的户型优化,这一数字会更加惊人。 而对于别墅而言,由于缺少样本,难以用上述公式来计算价差倍率,但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绝大部分别墅产品的单价比同等地段的洋房要贵50%以上。
所以答案就非常明显了——同样的土地,建设同等面积的建筑,开发别墅要比开发洋房投入更少的成本,赚取更多的利润。这对于开发商来说,何乐而不为。 但购房者不是开发商,他们很难体会到别墅投资带来的收益,只会看到总价更高的别墅物业费也更贵,生活半径也会被大幅压缩。最关键的是,买完别墅之后,可置换的房源非常少。 以北京为例,作为限购政策最严厉的大城市之一,一个家庭只能有一套别墅,且拥有两套及以下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能在北京买到新宅子,而拥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非京籍家庭,则不得购房。 这样一来,买了别墅就相当于锁定了资产,没法再进行置换操作,流动性极低。
2.供求关系 从供应方面来看,虽然目前各地严控住宅用地供应,但过去几年的高周转模式早就让房企们备足了货。以苏州为例,目前市场上的新盘几乎都是容积率低于1.8的低密住区,而2016年以来的供地更是清一色的低密度用地,这使得未来几年内别墅供求比始终维持在低位。 新盘售罄意味着库存的下降,而别墅由于其不可复制性,地块出让数量本就有限,再加上近几年各大城市对供地的严格把控,未来甚至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需求侧就更不用说了,一方面由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资产中70%都是房产,且一二线城市的住房空置率低,90后无房群体又正在被“掏空”钱包,另一方面农村住宅普遍质量较差,也无法满足城里人回归田园的生活理想。 所以城市别墅的稀缺性和保值能力都要优于普通高层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