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物象归类如何记?
题主的疑问主要是围绕《五行大义》中的“五气”和“五味;五色”这两部分提出的,下面分别就这两个问题给出简单的解答。
一、五味的五行归属 说到味,人们最先想到的应该是五味:酸、苦、甘、辛、咸。这五个味道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却大有学问。 先说说“酸”味,《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已有记载,“酸走筋”,这说明酸味是走肌肉经脉的。那么什么是走呢?走就是运行的意思,也就是这个味会促使体内的津液、血液向该处运行——比如胃酸过多就会倒流,腐蚀胃壁,这就是走的症状了。那么酸到底是什么?从五味属五脏来看:肝色青,应酸而得木;肾色黑,应酸而得水;心色赤,应酸而得火;肺色白,应酸而得金;脾色黄,应酸而得土。五脏的阴阳之气都在五味中得到体现。
再说“苦”味,《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说得很清楚,“心生血,血养脾,脾主肉,劳劳(意指心)伤脾……劳伤心虚,邪乘心病……”可见苦味入心。而从五行属五脏来看,心脏属于火,苦味归心火所管,《黄帝内经》里面有很多心火亢盛的药都是苦的。比如黄连、黄芩等。
再来说说“甘”味,这个“甘”字在甲骨文里像口里含着东西的样子,所以“味甘”就是指食物入嘴后带有甜味的感觉。这种味觉反应最初就是由舌头的味蕾感受到的。但到了《黄帝内经》时代,“甘”已经不单纯指味觉感受,还增加了气味感觉的成分在里面,即嗅(鼻)觉中有愉悦之感,同时也有味觉上的愉悦感,这样“甘”的味道才算具备。那这样,“甘”的味道就不单单是脾的事了,而是涉及肝、心与小肠等多脏多经。
接下来谈谈“辛”味,这里的“辛”指的是辣椒那种辣味。用现代科学解释,就是辣椒刺激了人体内的神经末梢,产生一种电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最后产生了痛感或热感。当然中医讲的“辛”不是单指某一种药物或食物带有的属性,它涉及到气血运行的各个方面。 所以《内经》中讲“辛散”“辛温”都很恰当。至于“辛凉”嘛,似乎有些别扭,其实只要理解成“微微发凉”的意思就可以了。
最后来看看“咸”味,这个咸字古字形就像一个人伸舌头舔自己手指的样子,所以“味咸”就是尝到口中有种唾液被吸引过来的感觉。这个“咸”字还含有“下”的意思,也就是说咸味是有向下渗透的效果。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五味的五行属性:辛走气,咸走血,甘走肉,苦走筋,酸走骨。
二、五色与五脏的关系 在古代,人们是用五色来判断五行的,而不是像今天用数字来决定五行归属。比如《尚书·洪范》里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而《黄帝内经》里则用五色来表示五行:“东方青色,入通于肝胆,……西方白色,入通于肺与大肠,……北方黑色,入通于肾经,……南方红色,入通于心小肠,……中央黄色,入通于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