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公园有哪3个景点?
天坛公园分大、中、小三部分,大、中部分为开放区(门票25元),小部分为封闭区是祈年殿和回音壁的遗址(门票20元),还有天坛的北门,从那里可以进入北京先农坛。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清乾隆、嘉庆时又曾多次增修。天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祭坛建筑群。总面积 273 公顷,主要建筑在内坛,占地 27 公顷,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内坛南正中为主体建筑祈年殿,东西两侧分别为斋宫和驿传署,北端两座建筑分别是皇穹宇与圜丘。
【一】祈年殿 大、中门内西侧有坛墙三座,即内坛墙、皇坛墙和外坛墙。北为斋宫,东为神乐署,西为皇祇馆及药王庙;南部为圜丘与皇穹宇,北部为大祈殿与前、后皂旗厅等。 在大、中门外,各有石阶 8 级。门外东侧设闸桥和五龙亭,西侧设有宰牲亭。进大、中门经石桥,到三座门,再向北行,可至皇穹宇和后宰六角亭,向南可到圜丘、祈年殿等。 从大门到祈年殿的主轴线两侧,分置着几组雄伟壮观的建筑。如斋宫、神乐署、皇祇林等就是属于这些建筑中的组成部分。 这条主轴线和环绕它的其它轴线构成了天坛的主要园林格局。整个布局严谨有序,错落有致。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宏伟与壮丽。
在主体建筑前分别有月台和平台相衬,四周环绕着石栏。这些建筑大多以白石砌成,显得格外朴素典雅,庄重肃穆。 祈年殿是皇帝祈求五谷丰登之处,它是一座三层汉白玉石台的圆形古建.殿内柱9枝,象征九州;外柱12枝,象征一年12个月;内径30米,象征36旬(一周).全部木构均置于石砌的圆基上,以示稳固之意;而最特别的是其屋顶不用一根铁钉,全靠榫头衔接,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之一.
祈年殿也是天坛内最高的建筑.据说古时遇有灾异,常在此祭天求雨,现只供观赏,不再祭享了.
【二】 回音壁
天坛内的回音壁是一道圆形的围墙,墙壁的曲度极为精确,曲率半径约为12.5米。当人们站在墙角内向墙上扔一块小石子,它会反弹回来,而且不是原路返回,而是“绕道而行”,最后落在离原投掷点几米远的前方地上。这种现象是由于声音的传播受到环形墙的约束而产生折射造成的。由于这个回音壁的曲度十分标准,使声音能在墙壁中来回碰撞而形成回声,造成回声重叠的现象。因此即使在人声嘈杂的环境中也能听得清清楚楚。所以这一建筑成为著名的“声学奇迹”。
回音壁高5.2m、厚0.40~0.48m,周长75.6m。它把一座三层深的大坛分为内外两半,外坛大宫门向北,与内坛仅隔一条护城河。城墙高约12m,宽8m多,周长约10km,上面铺着石板,四周有护栏。外坛地势开阔,古树参天,东部建有斋宫、神乐署、皇祇室等;西部有斋宫后寝和斋宫前的神乐署旧址。
回音壁是一堵圆弧形围墙,高5.18米,厚0.92米,直径32.20米,墙体外饰青色砖,内侧呈红色。圆壁南端有一券门通钟楼和斋宫后院,北段有两扇拱券门,北边一个门上书“祈年门”,是游人在圜丘坛入园的唯一通道。因回音壁将园内外坛隔开,故只有园内方能听到回音。
【三】 皇穹宇 皇穹宇是圜丘的后殿。
皇穹宇为一座三合院落,位于天坛北部,是供奉上帝的场所。院内有一座圆形的单层殿宇---"皇穹宇",四面围着1 丈高的围墙,俗称"圆寂塔"(一说"圆静塔")。这种建筑风格,是仿照明代所建的佛家寺院广济寺中的琉璃宝塔设计而成的。
据传说,这座寺庙是明朝皇帝为其生母慈圣娘娘修建的宫殿。后来,清朝皇帝认为"佛老"乃边邦夷族之教,不愿沿用此名,于是改用"皇穹宇"之名。 围成的圆墙,叫"圜丘"。
圜丘坛内最主要的建筑--皇穹宇。建于1574年,为一座平面呈正方式的三重檐圆型钟顶方亭,四周围墙,由100块青砖砌成,每个面均为直三角形,共有32个尖顶。皇穹宇之名由此而来。
整座建筑小巧玲珑,构造独特。全殿无梁,不用一颗钉子,是我国古建筑中的杰作。殿内原有祭祀上帝用的皇穹宇大钟一口,直径达2.16米,重达万斤,钟声宏亮,悠扬绵长,能传数里之外。这口铜钟至今仍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
自明代以来,每逢冬至,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祀典。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七日是皇穹宇的庙会日,旧时有许多商贩来这里摆摊设点,出售土特产品,热闹非凡。如今这里已是游人参观游览的好去处。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