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源乡有什么景点?
1. 龙溪洞 位于距新田县县城东南43公里的龙家洞,旧名“龙泉洞天”、“龙家洞”;宋元年间,因境内龙家大屋基后有山形如游龙而得名;清光绪十八年(1892),邑人王锡祺编《补庐笔谈》时,以山有龙穴而称之"龙溪洞"。洞口高约7米,宽10余米。由外洞入内洞,需仰面才能进。洞中石柱、石幔、石笋、石钟乳琳琅满目,千姿百态,变化万端。尤其是那形态各异的群猴,有的嬉戏于林间水畔,有的攀援于石壁之上,有的一跃而起,腾云驾雾而去,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其中最大的石钟乳高5米多,直径3米许,似一巨佛盘腿而坐,俗称大佛岩。
2. 白鹤观 在县城北郊白鹳山上。相传周朝时有白鹤栖息于此,故名。明万历年间建道观,清同治十年(1871)、民国十七年(1928)两次重修。观前有一古柏,树龄已有近千年。观内有古井一眼,今已废,但“井底明珠”四字仍清晰可辨。观左为明正德十二年(1517)知县曾维春建的“三阳书院”,右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县张汝霖建的白鹳祠。观后为一峭壁,上书李邕的篆体“寿岳”二字。该观曾于太平天国时期毁于兵火,现存建筑系解放后被拆掉的三阳书院遗址及一座清代碑刻和一块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所立的古石碑。
3. 新田文庙 即今新田县一中老校区。原为明代建筑。清嘉庆八年(1803)遭火灾,至十六年(1811)重建,规模比原来更大。坐南朝北,南北各有一座石牌楼,东西各有月池与泮池(即学宫前的池塘)相连。东西两侧建有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中间有大成殿一所,面阔九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四周为回廊。大成殿前有两株银杏树,粗可四人合抱,树龄均在数百年以上。整个建筑布局严谨,结构精巧,是县内罕见的古代建筑遗存。
4. 大岭脚村 在枧头镇境中部偏西。该村三面环山,东临小溪,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据传北宋熙宁年间,村民发现一块天然奇石,状若神龟,遂将此处取名为"仙龟探路"。后人为方便起见,改称为大岭村。至元朝末年,又迁至村西南的小溪边重建家园,因该村在枧头之南,故名枧头大岭脚。现村中有古建筑五座,其中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夫第"和建于道光年间的"贞节牌坊"最负盛誉。
5. 唐生智公馆旧址 位于新田县枧头镇大岭脚街旁。民国14年(1925)初冬,唐生智率部由广东抵湘南,驻军此间。当时,除修建营房数栋以外,还大兴土木,建造了这幢中西合璧的两层建筑。抗战期间,蒋介石曾在此设立军政部后方勤务部第四补给区司令部,故又称"四补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