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含义是什么?
中国民间习俗中,经常可以看到 “鼠咬开天、狗咬断尾” 之类的说法。其实这与我们一直使用的干支纪年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纪年法是将十干与十二支按顺序搭配,从甲子到癸亥共60个组合,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各一次,循环记录年、月、日、时。
在《尚书》中就有关于干支的记载:“甲子乙丑,聚于乾宫……”而在商代甲骨文中更是出现了丁酉、庚戌等等记时的字样。因此可以确认,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已经在使用干支计时的方法了。而十二生肖则应该是起源于东汉时期。
相传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创立教派之时,为了计算农历日期方便,便想出了一个将天文历法与人文风俗结合起来的办法。他在《道德经》上下了番功夫,找到了其中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为依据,并参考古代历法的干支纪元法,创立了十二属相。
他规定,子夜12点到凌晨1点为子时,正像一个大圆圈,圆周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一个生肖。这样,一天的时间被划分成了24个时段,每个时间段都有一个特定的生肖负责,而所有的生肖总共分为五组,每组六个,代表一年中的六次循环。这就是所谓的 六畜升天。 而这六畜所对应的正是我们今天的十二生肖: 子午卯酉为四正位,辰戌丑未为四墓库,寅申巳亥为四临宫。
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的祖先逐渐发现,二十四节气比二十四节气更准确,于是他们又采用了一种“置闰”的方法,即在农历年中加入几个“闰月”,使年底的冬至或年初的立春能与公历的春分或秋分相符合。这种方法需要每19年间插入7个月,383天里分别有两个春节的情况,也就是传说中的 “闰月”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