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苏州桥在哪?
位于静安寺与中山北路附近,北邻光复路、西靠万航渡路和镇宁路。 苏州桥上还有一座桥,叫做北京西路桥(已拆). 西接镇宁路东临石门一路的这条小马路叫武定西路(因武定门而得名),以前这里是“贫民区”,现在属于文庙街小区。
这附近有北京西路桥,西姚家弄(武定西路107号)等旧式里弄及民宅。 北京西路桥是座单孔石拱桥,建造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前,1924年后建成的平改坡后被埋入一层楼板下面。桥的两侧各有3个桥墩,呈弓形排列,每个桥墩上都有精美的雕刻,桥的中央有拱形水槽,东西两边各有一个圆洞。
据记载,这座桥是由当时负责管理该地区的巡道张乃移主持兴建的。由于这条桥地处静安区与普陀区的交界处,因此有"两区一桥"之俗称。 解放后,该桥梁被列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第一批文物收藏单位”。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加之交通拥挤,该桥梁的结构受损,在1966年至1978年间被拆除并废置,仅留下桥基。直到1990年代才重建。 现在,这座新造的桥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仿木纹贴片装饰。而桥的每一侧都建有高约5米的桥栏,上面有浮雕。 在桥的东北角,原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名曰“飞虹亭”,取“虹桥”之意,用以保护桥梁。1958年该亭拆除。 苏州桥下曾有个叫“三山会馆”的地方。这里本为清代上海县境内四乡(松乡、慕田乡、布农乡、曲水乡)士绅每年春季祭祀土神的地方,故又称“春祭坪”。
因为附近有一条叫作“三山路”的小巷,所以在这里聚会时,大家便称此处为“三山会馆”了。后来,由于这里的建筑逐渐演变为民间集会之所和客栈,于是又有了“三山会馆”的新名。 清末民初,会馆成为沪上大大小小的帮会盘踞之地。辛亥革命前夕,光复会在此秘密筹谋;民国建立之初,青红帮在此争权夺势……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派军统局副局长唐纵来沪组建情报组织,预定目标为“控制上海特务机关,发展潜伏力量,策反敌军”。他们先租下会馆旁的一堆房子作为办公地点,并更名为“中福公司”。然而,好景不长,不久这些房屋就被国民党政权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