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项目如何布局?
从宏观层面讲,要发展竞技体育就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基础设施、专业人才和体制保障作支撑。 具体在项目中来讲,要发展竞走、马拉松、自行车等长期具有群众基础的运动项目;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像龙舟、皮划艇、赛艇、帆板等水上运动;另外还有山地自行车、山地越野跑、攀岩、滑板、轮滑等新兴的项目也应该有相应的布局安排。 当前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还是依靠有限的几个奥运项目和大量非奥项目打天下。从成绩上来看,已经取得的成绩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要求,更无法适应建设体育强国这一伟大目标的要求。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当前的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做到既保证现有的优势项目的领先地位,又兼顾到广大群众的需求和兴趣所在。
从竞技体育项目本身的特点来看,可分为纯体能类和技战术类两大类,也可以分为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两大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分类管理的方法对不同的项目做出合理的定位。对于个人项目可以采取“小集中”的方式,即选拔少部分运动员集中进行训练和竞赛,以获取好成绩;而对于集体项目则可以采取“大集中”的方式,即所有相关运动员进行集中的训练、竞赛,以形成整体的合力。 对于不同性质的项目应该区别对待。对于纯技战术类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棋类等可以通过举办全国比赛或区域联赛的形式来选拔人才并进行梯队建设。这些项目的运动员也可以通过参加业余俱乐部、商业赛事等渠道积累资金和知名度。 但对于一些需要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的纯体能类项目就不宜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培养,例如举重、柔术、摔跤等项目,这些项目可以通过学校体校教练员的培养和选拔机制来完成队员的培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