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由什么组成?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内部监督等要素构成的动态系统,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其中,内部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是核心;风险应对是关键;内部监督是保证。
1. 内部环境 企业的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员工素质与能力、企业文化等方面内容。良好的内部环境是建立高质量和有效率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前提条件。
2. 风险评估 企业对各项业务及运营过程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析的过程就是风险评估过程。通过风险评估,可以使管理层及时掌握风险状况,并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应对。
3.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风险应对的原则是既不能放任不管,贻误时机,造成更大的损失,也不能“急功近利”,采取不当的应对措施,使得小亏变大盈。
4. 内部监督 为了实现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全程监控,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必须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这种自我监督和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被称为内部监督。
内部会计控制要与企业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管理要求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体现了风险与收益平衡的原则,反映了企业内控环境变化的要求。
内部会计控制要遵循兼顾效率与效果的要求。一方面要合理配置、利用企业资源,节约经营成本,保护各种资源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要保证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切实防止各种差错、舞弊和滥用职权现象的发生。
内部会计控制要力求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一方面要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岗位和有关部门,保证全面控制;另一方面要关注其中的重要部门和关键环节,保证重点控制,体现重要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要遵循相互制约与协调的原则,保证在设计和运行内部会计控制时,各机构(部门)和岗位权责分明、相互制约,同时,要协调各种工作关系,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影响管理效果和经济效益。
内部会计控制要遵循实行刚性控制的原则,保证控制制度的刚性约束,控制标准切实可行,控制程序有序进行,控制制度切实得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