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字的五行是什么?
“诗”字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作名词用,就是指诗歌,另一种是作为动词使用,指写诗。 按照《康熙字典》的解释,“诗”的部首是“言”部,属于“言文”类。《康熙字典》对“言文”类的汉字做了如下的定义—— “言文”者,即“言之有物、文之言也”(《集韵·真韵》),也就是说,这类汉字的意义主要是表达语言的内涵。
《说文解字》认为,“言”的意思主要是“直言曰言,言,论也”(《说文解字·口部》),“文”的意思则是“错画为文,象交文”(《说文解字·文部》),可见,这两个字都主要表示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功能。 所以,按照这个标准来判定,“诗”字应该属于“言文”类汉字,它的五行也应该属于“水”“火”“金”或者“木”中的某一种。 不过,我查了古代几个主要字典对“诗”字五行的记载,发现它们竟然说法不一—— 清初朱骏声撰写的《说文通训定声》认为,“诗”的五行是“火”; 现代汉语词典编纂者赵元任先生在其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则认为“诗”字的五行是“土”; 而国内最权威的辞书编纂机构之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一样,也将“诗”字的五行标注为“土”。 最特别的是香港政府出版的《中文简明字典》,这本字典收录的字词都非常精简,甚至没有收“的”和“地”等字,但它却把“诗”字的五行标注为“金”。
其实,“诗”字的字形演变过程中,最终定型的一形(也就是现在我们用的简体字「诗」)是由「言」和「矢」组成的。所以我认为,判断「诗」字的五行,最关键就是要搞明白「矢」的五行属性。 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古人对于「矢」的五行是有争议的,主要是因为「矢」的本义是「弓弩所发之箭」,而一个“箭”字就有“金、木、水、火、土”五个五行属性。
既然“箭”字的五行有这么多说法,那么“矢”的五行应该也不至于统一,否则就不会有“金、木、水、火、士”这几种说法了。 于是,我就怀疑是不是《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把“语素”中的“语”字弄混了,把这个“语”字的五行误认为是“矢”的五行,因为“语”的偏旁就是“言”啊!这样一来的确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字典都把“诗”字的五行标注为“火”“土”或“金”——因为这些字的偏旁都是“口”,而“口”在汉代的五行中属“火”,在现代的五行中属“土”,而金属性和木属性的字很多,所以“金”“土”就都变成了“诗”字的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