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字五行到底属什么?
1.“梵”这个汉字,在古印度语中写作“भम् भाव्”(bham/ bhav),由字母“भ”和“ॾ”组成,发音接近拼音中的“b”和“a”;到现代印度语中,这个字母组合发短元音/eː/。所以用汉语的标声调方式去标印地语的音节是错误的方式。正确的标注方法是双标法,即同时标示出元音的长短。
2.“梵”这个汉字的字形演变如下: 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其中,金文作“ ”,与古代印度文字“bhāṃ /-haṃ ”的写法类似;小篆作“ ”“ ”或“ ”;隶书写作“ ”“ ”“ ”或“ ” ;楷书写作“_”“/”或“ ”。 “ ”“ ”或“ /”这种形式的字在《玉篇》里叫作“古文梵字”,而在《字汇·引书》里则称作“草体梵字”。
3.“梵”字五行的争论起源于对东汉刘贞的误读。东汉学者刘贞著《京氏易传》,其中提到“梵字五行”,此“梵字”并非指“佛经文字”,而是指上古汉字,也就是说,他是把“梵”字归属到了五行之中。后人不知道“梵字”指的是上古汉字,以为是指佛经用字,于是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