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站是什么生肖?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意思,现在互联网上都是直接问“猴年马月”到底是哪一年哪一月,怎么没人问为什么是“猴站”而不是“羊站”“龙站”或者“兔站”呢? 既然问题问的有趣,那我就回答得有趣一点
第一、中国历史上确实有过“猴年”,具体是哪一年已经无法查证,但是在明朝的确存在过“猴年”(注1)。
第二、古代关于农历纪年的书籍有很多,例如《礼记·月令》、《吕氏春秋》等等,在这些古籍中,的确有“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的说法,也确有“季春(三月)、季夏(六月)、季秋(九月)、季冬(十二月)”的说法,但是“仲春(二月)、仲夏(五月)、仲秋(八月)、仲冬(十一月)”这种说法似乎没有提到过。也就是说,古代的农历纪年中并没有“仲春”和“仲夏”。
第三、既然“仲春”和“仲夏”在古代没有确切的定义,那么自然不存在于十二生肖之中,所以“寅虎卯兔”自然也没有错;而“辰龙巳蛇”更没什么错误了——虽然“辰龙”在农历中对应着“龙日”(闰月的上旬),但“巳蛇”在农历中却的确对应的“惊蛰”至“清明”这段时间。
第四、既然前面的“子鼠丑牛”等正确,那“午马未羊”就必然错了!从“芒种夏至”“夏至小暑”一直排到“大暑立秋”,中间可没有“未时”啊!古人说“申侯夕食”又是什么意思?古天文学家真应该好好查查字典了(笑) 如果单从时间上来讨论的话,“午马未羊”的确没有道理。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的问题话,事情就有趣了。
首先,十二生肖并不是依据节气划分的。据我了解,目前较为公认的生肖起源观点认为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提到的:“辰,震也。……辰者,时刻之称也……”也就是说,“子时”、“丑时”一直到“酉时”、“戌时”每一个小时被划分成了两个部分——“前震”和“后震”。每个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六个个小时为一天,十二个小时为一岁。
其次,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刚好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所以在一天当中的“辰时”,正好相当于今天的七点到九点。 “辰时的蛇”当然可以理解为“上午九点的蛇”,同理,“午时马”当然可以理解为“中午十一点到十一点的马”。
“未时羊”就比较有趣了,按照这样的理解,“未时羊”当然就是“下午一点到三点的小羊”咯,这么小的动物怎么可能生存到现在成为“未时”的“羊”呢?这显然是说不通的。其实,这里的“羊”理解的应该是“阳”的意思——代指阳气,也就是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