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投资私募?
我,但是我没在投了! 作为证券市场的参与者,我一直有关注私募基金的发展,也购买过阳光私募产品(但现在已经赎回),同时,我还参与了华兴易凯基金的设立,所以在这方面有一些了解。
1 谁在购买基金 作为一个金融产品的投资者,可以分为个人和机构。对私募投资基金来说,重要的不是个人或机构的名称,而是他购买的动机。从动机的角度可以将投资者分为三类: 当然,上述分类没有绝对的界限且有时很难区分,比如一些机构可能一开始是因为资产配置的需要而购买基金,但后来却因为信任基金经理而进行了追加投资。同样,个人也可能因为多种原因进行初次投资和持续投资。不过,这种分类对于了解市场很有帮助。 根据中国证监会有关统计,截至2016年底,境内共有34家券商设立了115家私募子公司,合计管理1809只股权投资基金,总认缴规模约为1.17万亿元;50多家银行设立了超过 600 家公募基金专户,合计管理5800多只基金,平均每家资产管理规模129亿元。(详见中国证券报》报道《券商系私募“大家庭”规模超万亿 1000亿级“新贵”崛起》) 这意味着即使是在国内,买基金的人还是很多的。
2 为什么要买基金 有数据表明,中国家庭财富的构成中,房产占据了77%的比例,而金融资产只占了不到23%的比例。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家庭财富都集中在房地产上。然而,房地产并不能带来风险分散的好处,一旦房地产市场剧烈动荡,这部分资产将受到很大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并开始考虑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
与个人相比,机构有不同的目的。有的为了追求投资的高收益,有的为了规避单一投资可能出现的违约,还有的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如子女的教育金、创业资金等)。无论个人还是机构,选择基金都有一个共同点——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