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看彩票?
自从彩民诞生之时起,围绕彩票的争议就从未止息过。有人赞其公平合理,有人骂其为“黑心资本家”、“骗钱恶魔”的“面具”。
不可否认,彩票以它特有的方式,确实在为社会的公益活动作着贡献。据“新华网”报道,近年来中国彩票累计销售的公益金已经高达3100多亿元,这还不包括今年全国福利彩票系统实施的扶贫项目。3100多亿元,这是一组多么令人震撼的数字!它相当于2012年江苏省的全年生产总值或2011年四川省的全年财政收入;它大大超过了此前中国体育彩票销售史上任何一年的销量;它相当于648个“三峡工程”、263个“南水北调”、5个“鸟巢”、2个“东方之星”游轮的价
值总和。这么多功在当今、福及后世的社会公益事业,该作何评价?
但是,也有不少人一谈到彩票,就是“疯狂”、“赌钱”等偏消极的看法。去年底国家有关部门打击了彩票“刮刮乐”的非法彩票贸易之后,又曝光了彩票诈骗,使一些本来就不“看好”彩票的人,对彩票彻底失去了信心。
其实,类似“刮刮乐”的非法彩票行为并非首例,也并非我国独有。境外的很多国家的彩票都是私自购买的,只是不甚出名而已。而由于非法彩票不受国家监管,存在极大的不安全因素,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至于彩票诈骗,更是屡禁不绝。因为不管怎样,诈骗者为了敛钱,总要打着彩票的“幌子”。
彩票到底对不对,我们没法作出回答,但肯定的是,彩票的出现,绝非象现在一些人所说的“是害人的东西”。它诞生之初就打着“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慈善公益的旗号。人们购买彩票的动机,也并非都想发财“一夜暴富”,而是由于人们想以极小的投入(相对于购买其它大型基金来说)参与支持一些社会公益事业。
至于所谓“彩票诱发犯罪”云云,也不可一概而论。社会上确实有许多人因购不到中奖彩票而杀人越货,但因彩票引发的恶性杀人事件实在数不胜数,人们买彩票时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因彩票而招来杀身之祸。何况,即使没有彩票,也有其它的诱凶原因。
其实,与犯罪心理类似,对彩票的心理反应也因人而异。有些人买了后,确实梦想能得到头奖,但据“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的调查,有60%的彩民中,中奖后最多再来买五期。也就是说,一旦得手,他再也不买。这些人大多是些小小的投入,希望获得大大的回报,心理上不能承受中奖之后的巨富,心态上还只是把买彩票当成一种“小打小闹”。这类人,应该说是理性的。
理性购彩与理性参与理财有很大的共通之处。人们要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包括购买的动机和可能得到的收益),所购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何(包括该对象的历史表现及未来的潜在收益和风险等),以及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包括个人可以承担的风险限度及对不同投资对象的不同偏好等)。
理性购彩者,应该清楚两个“最大”:最大获利机会和最大损失可能。
要认识到最大获利机会正是彩票的本质特征。有了这个认知,就会理解为什么要“买双色球”而不买“刮刮乐”,为什么要买7个号而不买4个号的“快乐十分”,为什么不在投注站买而要买“电脑彩票”。这是获得最高中奖几率和最大奖金额度的最好的途径。
也要认识到最大损失可能。如果单张彩票金额过大,买了之后,一旦失利,心理打击是难以承受的。“买彩票贪小便宜”的心理,很容易让人掉入买彩票的误区:用小钱博大钱。小钱确实有可能换来大奖,但是,从概率上看,用大笔资金参与可能获得的收益却远比用小钱获得的收益丰厚的多。
再有,买彩票不是数学考试,没有必须“机选”和“自选”之分,也没有“必须分散投注”和“最好集中投注”之说。就个人而言,自己喜欢的号码多选几注,自己喜欢的颜色多买几个,于原则无碍。
笔者还建议,不宜频繁购彩,最好长期追踪几组自己选择的号码。这是因为,彩票的中奖几率很低,即几千万分之一的概率。所以,不要指望一次中奖;由于机会太少,一旦成功,必将引动无数人羡慕眼热,所以再次中奖难度极大,最好不要幻想某次中得巨奖。对于频繁购买的人来说,在最初投入的时期,由于心理因素,感觉最敏感、最灵敏;长期不中奖,则心态平和,即使不中奖,也感受不如一开始那么强烈。
至于说,有人为得“快乐票”故意不盖戳的“办法”,实属不可取!因万一有人与你的号码完全相同,且你也盖了戳,则对方得到快乐票,你则一无所获;而没盖戳的人,哪怕他的号码和你不同,都能拿到同样的报酬。彩票的钱是谁的,既然买了,就要尊重自己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