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学叫什么?
中国古代最早的高等学府是太学,太学起源何时,史无明文。从东汉始,太学才为独立官方设立的最高学府,与汉武帝所设的博士府和东观(宫中藏书之处)一样,太学也是培养高级官僚的机关。太学生最初由郡国选送,西晋时开始由中央政府统一考试招收,南齐以后则专门由中央政府直接录取。太学官吏有博士(校长)、助教和学院(教授)。学员按学位高低分上中下三等,上等生又称“上第”,中等生又称“中签”,下等生又称“下第”。太学生有居住、膳食、劳苦、医疗等待遇。太学生按郡县府族资望高下分坐,称“座”。太学生可结婚。入学和毕业都有考试,考试不合格者得补考,直至及格为止。
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先后设国学、国有学,以宰相李勣等为监事。明代太学生员分为增广生(俗称旁听课的学生)和廪生(廪膳生员)。清代的太学生分为廪生和增生。清后期,太学为高等学堂。
中国近代最早采用西方大学制度的大学为天津大学,始建于1895年。1902年北洋大学增设本科,成立北洋大学堂。从1912年起改称北洋大学,1929年更名为国立第十二大学,1930年又复名为北洋大学。于1925年开设大学的理工科大学——天津大学。同时期的私立东南大学于1906年也设立大学实体(当时仅有文理科)。这两所学校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的最富于近代高等教育意义和大大学制度——仿照西洋大学制的中国最早的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