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五行是什么?

酆恒宇酆恒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晋书·列传第七十四》原文: 嵇康,字嗣宗,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也。其先姓奚,世江左著姓。汉末乱,徙居陈留,魏武克沛国,复还旧籍。父逊,魏郡太守。康少好学,有美名。与同郡山涛、王戎等为友,号为“江左风情王”。然俊爽有才辩,文章傲世。而轻躁无伦次。

2.我的翻译: 嵇康的字叫嗣宗,汉朝末年沛国人,祖籍谯县(如今安徽省亳州市)。他的祖先姓奚,是东吴的名门望族。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他随家族迁徙到江东。魏武帝曹操攻打徐州,又回到故地。他父亲荀逊做过魏郡太守。

嵇康少年时好学,很有才学,和同乡的山涛、王戎等人结为好友,号称“竹林七贤”;而且长得十分俊秀,性情又豁达开朗,善辩,文章写得华丽而超出时代所允许的规矩。但是有点浮躁没有分寸。

以上材料出自于官修史书,比较可靠。 那么从这段话里我们能得到几个信息:

①嵇康祖上不是汉人。

②嵇康出身士族。

③魏晋时期实行宗室封爵制度,按说这玩意儿一般是有继承性的,比如皇族司马氏这一枝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一直传承有序。但是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就乱了套了,很多贵族世家都自恃身份而不愿意与其他家族通婚,导致血统渐渐稀释,家族势力被削弱。南朝时这种情况仍在继续,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些士族人家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会刻意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帝或者权臣做妾,哪怕对方是皇族或有权势也很情愿地守寡到底。比如说王导娶了我外祖母庾文叔的女儿庾文君为妻,但是后来王导当了丞相后居然不给老岳父加封赏赐,气得庾文叔想跟王导翻脸。又比如我高祖父庾亮迎娶了当朝天子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妹妹新安公主,但是司马昱即位后却特意把姐姐东阳公主嫁给庾亮做老婆,结果这二位公主夫君见面都不寒暄,互相瞅着就不高兴。

④魏晋是一个讲究清谈的时代,所谓“清言”就是评点典籍、谈论哲理,往往能够上纲上线、引经据典地骂人不吐脏字。这种风气自然是从王何之流的“泛浪之士”开始的。说白了就是没正行。但是这种风气和东汉的太学生、方士们还是有区别的——他们只是嘴贱而不是政治流氓。这也是当时社会普遍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

王竞瑶王竞瑶优质答主

《晋书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二》记载,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按字义而言,当指行为、举止。 “风骨”在这里是形容人的外表风度;亦用来形容诗文风格遒劲。 文中引用张昭的评论作为论据时却称“行”为“操行”(“风操”)或“操履”。 在描述钟会性格和为人时用“性行”作修饰语。 在称赞刘伶饮酒时则用“放达”“不拘礼度”来评价其“行”。 所以个人觉得此处还是用“行”而非“操行”“品行”等为佳。不过考虑到魏晋时期人们确实常将“操行”与“德行”并用以形容人品,所以也可选此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