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海关键收益率?
关键利率(Key Rate),又称作“市场利率”或“基准利率”(Bias Rate),是指能够比较准确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果的中期金融变量 。它和货币供给量、名义GDP增长率一起被称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三驾马车。 我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高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2.1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贷款利率市场化,从1996年5月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开始,到2003年底完全放开。在这一阶段,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阶段是融资券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改革,这一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发展信用工具的市场化程度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
2005年和2007年两次扩大企业发行信用债券的规模,特别是2005年起开始试行企业债注册制,为企业债的发展扫清了制度上的障碍。2008年后,随着银行间市场债券的全面开放以及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产品的推出,债券市场的利率敏感程度和市场化程度都有了大幅的提升。
第三阶段是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这涉及到金融体系深层次问题,需要逐步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税收法律体制,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事权,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制度。这意味着中国财政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利率的市场化和财政改革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方面,两者的关系如何确定,关系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败。我们认为,在分税制条件下,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难以确切给出,因此目前难以明确界定地方政府的负债上限,也就是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骤要取决于财政改革的程度。如果利率市场化导致了融资成本的上升,而同时政府又通过加杠杆扩大了支出,那么最终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因此我们预计,利率市场化可能在短期内难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