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冲兔不出什么生肖?
这个“冲”字有问题,应该是“穿”。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这四个时辰为地支的开始,在阴历十二月(又称腊月)是最后一个月,所以又叫“暮月”。古人把每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酉鸡、戌狗、亥猪三个时辰为地支的末尾,被称为“初月”;每个月的第一周称为“上弦”,第二周称为“下弦”。古人用“朝霞”和“夕阳”来比喻“上弦”和“下弦”,“朝霞”形容初月的上半个月,“夕阳”形容终月的最后几天。
《礼记·月令》记载了古人的观察结果: “孟春之月,朝霞散灵光辉。”“季冬之年,日短星昴,故寒于水。”其中,“晨昏蒙影”的“蒙”通“濛”,意思是早晨有雾气。“晓云开而暮潮返。”说明傍晚有水气。 这就是说,古代对月亮的运行是有观测记录的——现代科学认为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仅反射太阳光,每月有一面永远朝向地球。
据我的观察,农历月末最后四天,月亮由东向西运行,经过子午线时间最长,所以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可以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整个白天都在天空中,到下午或黄昏时西沉。此时太阳刚刚升起的地区,可以观察到日月同辉的景象。 而月初第一天,月亮由西方升起,在天空中的时间比月末更长。此时太阳尚未升起的地区,可以目睹日月同空的奇景。 但是,这种“日出而月落”或者“日落而月出”的现象不是每个月都存在的。要等到月亮运行到子午线上,即所谓的“望”的时候,才会出现。“月圆月缺”实际上是说的月亮的“盈亏”变化,而“望”的时间每半个月左右才有一次。 古代的“月中黑子”其实并非月亮上的暗斑,而是月亮还没有运行到子午线上的新月或残月。当月亮处于远地点时,我们看不到它,古书上所说的“朔”就是指这时在夜空中是看不见月亮的。
至于你说的“鸡冲兔”,我猜指的是“卯时”,也就是现在凌晨5点到7点这段时间,古书上说这个时间“鸡鸣”,其实是指雄鸡报晓。而“兔”实际是指月亮。 我认为你的问题中的“冲”应该改为“穿”,而且农历月末最后一天,并不是什么“凶”日子,只是“月穷”,就像今天不是“日穷”一样,这是古代的一种说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