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拿来?

周涵尧周涵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人口红利,劳动力资源。现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非常低的,而且中国的劳动力供给是相对充足和庞大的。所以国外有些企业会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过来,利用我们的低成本劳动力。当然这些企业来是中国一定要给他们提供优惠政策、减税等待遇的。

2.市场红利。中国市场规模庞大,无论是什么行业,只要在中国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比如之前的O2O模式,一开始是在美国兴起,然后传到日本和韩国,再传入中国。虽然外国的O2O比中国的更先进,但是中国人多啊,市场大啊,所以中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阿里、腾讯)投入巨资引入这一模式,即使烧钱也在所不惜,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3.资源红利。中国是矿产资源大国,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产。虽然中国钢铁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但是国外的铁矿开采和精炼工业却受产能约束,很多国家都需要从中国进口铁矿石。还有有色金属如铜矿、铝土矿等等,国内需求旺盛,而国际上有很多国家缺这个,于是大量从我国进口。除了有形矿产品外,我国的煤碳、水力发电等也是世界上供应丰富,价格优惠的能源基地。国外有的重工产业需要大量能原材料,因此也得从中国进。

4.产业链配套优势。虽然一些加工制造业部分产业向外转移,但多数是以产业链条整体搬移为主。这样就能使其在本土享受“后发优势”,以更低的初始投资,生产出接近或优于原有出口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而我国恰恰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因为我国是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大国,具备产业链配套的优势。

邴雅琳邴雅琳优质答主

鲁迅的拿来主义,是同“送去”、“送来”相对立的。世界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文化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东西,交流融会,吸收排斥,是文化的固有规律。鲁迅的“拿来”、“送来”、“送去”,就体现了人类文化的交流规律。

如果说“送去”是卖国,那么“送来”则是侵略。在文化问题上,鲁迅始终是抱着爱国主义态度的。他坚决反对“送去”,反对做“摩登圣徒”和“清朝畸人”。当然,反对“送去”,并不等于拒绝“送来”,因为“送来”的东西并非全部是毒;并且“送来”的东西我们无法拒绝,也无须拒绝,关键在于对这些东西如何处理。

鲁迅主张“拿来”。“拿来”既不同于“送去”,也不同于“送来”,它是自主地拿。“送来”的东西我们可以拒于国门之外,而“送去”的东西却是乞求人家要(当然,也有自作多情硬要给人家的)。而“拿来”则不同,“只有拿来才可以救治自闭病和赠送病”,“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只须注意,这里讲的“拿”是有自主性和选择性,是“我们要”即“要……拿”,是“自己来拿”,既不同于“送来”,也不同于“送去”。鲁迅在《看镜有感》中曾这样说:“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鲁迅这里说的“取用”即是“拿来”。“拿来”要有魄力,要有自信心,就像“将彼俘来”,要“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