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相和生肖是一样吗?
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以天干地支记录年月日时的方法,有着丰富的易学内涵。 古人用干支符号把每一个日子都记录下来,这样就能知道每一年的天气是怎么变化的; 用干支符号把每一天划分成24个小时,就知道在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什么时机最好,最大限度地发挥时间的价值了。 这两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其实却隐藏着深刻的道理——自然界的力量是无处不在又无时不有的,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必须适应这种力量的变化才能生存下去。
《黄帝内经》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意思是说,聪明智慧的人养生,一定要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不要让自己处于极度寒冷或极度炎热的环境中;要心平气和,不要大喜大悲,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居住环境,注意劳逸结合,如此才能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如果违背了这一自然规律,就会生病。中医理论认为,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整体,人的生理功能活动与时间有密切的关系。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人之寿夭,在志为忧,在气为怒,在形为劳,此三者不能制伏,则生百病矣”。 宋朝文学家苏轼诗云:“养生不用吃药,只是随分饥饱。冬月无碍饮茶,夏日少饮白酒。” 他提出的养生之道既简单实用又符合自然法则。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体生理功能活动与时辰密切相关。 例如,植物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有一个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力交替支配各器官组织。在每日上午9时至下午3时之间,一般情况是交感神经活动较强,副交感神经相对较弱;而在夜间,则是副交感神经活动较强,交感神经相对较弱。 如果我们根据这个自然定律来安排一天的工作和生活,那就是顺时而为,否则就是逆时而动。 有人晚上熬夜加班,早晨来不及吃早餐就匆匆忙忙赶着上班,这就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恶性例子,应该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