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哪个时间有的?
这问题,我可太会了! 首先明确一点:烟花是商业炒作——严格说,是近代才发明的营销策略。古代没有烟花,只有爆竹。 爆竹起源甚早,最早记载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八月……立秋之夕,曝经书于日中……闻雷声,以竹竿击鼓或吹箫。”(原文无时间表达,我自行标注)可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在农历八月立秋之日燃放爆竹的习俗。至于原因:一是驱除蚊虫,二就是提醒农民赶紧秋收!不然秋老虎来了就没收成了! 那么为什么要改成放烟花呢?
因为放爆竹容易引起火灾,而且声音太吵。所以明代开始有“纸炮代爆竹”(叶盛《水东日记·元夕》)的记载;清代又出现“花炮”之称(李渔《闲情偶寄》、吴敬梓《儒林外史》);而到民国时期,则有“礼花”、“烟火”的说法(郑逸梅《烟霞百咏》引自1927年南京报章文字)。
可见,从爆竹到烟花,这是商业文明和工业革命带来的改变之一。 还有另外一个变化,那就是由单一的爆竹,变成了组合型烟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还是为了安全!毕竟单个的爆竹威力小,容易放完;如果一堆一起放,那威力就不是你能够控制的——于是,人们发明了组合型的烟花,也就是将不同形状、颜色且融合不同功效的药粉填充在同一发射筒中,通过点火引燃,形成各种图案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