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黄疸症状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宝宝中常见的情况之一,主要是由于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出现黄染,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其中生理性黄疸较为常见,一般在足月儿出生7天左右出现,4-5天达到高峰,持续3~7天左右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而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早晚、持续时间、程度、是否反复等情况,与病理性因素有关。 对于生理性黄疸,父母不必过于担心,注意观察情况,并适当协助退黄即可;但如果为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治疗了! 那么,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 时间 一般认为,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会出现,最长不超过36小时;如果24小时后才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就要考虑是否为病理性黄疸。
2. 程度 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的肤色改变是淡黄色,而且比较浅,不会呈暗黄色或橙色;而如果为病理性黄疸,则皮肤会明显发黄,甚至呈现出琥珀色或橙黄色,表面光滑,用手指按压会使皮肤变成淡灰色,松开手指后,皮肤又恢复到原有颜色。
3. 部位 不同时期出生的宝贝,黄疸出现的部位有所差异。对于足月儿来说,通常在面部出现黄疸,然后陆续出现躯干、四肢,最后遍布全身;而对于早产儿来说,出现的顺序则是四肢——躯干——面部。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虽然多数情况下,宝宝的尿液和大便会随着血胆红素的升高而染黄,但这一过程是比较缓慢的,所以爸爸妈妈切勿一看到宝宝大便黄染就紧张兮兮,尤其需要注意与病理性黄疸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