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剩余原理?

粟嘉雨粟嘉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剩余原理”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指的是个体通过自己与客观世界(自然、社会和人)相互作用而获得知识的过程。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把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归纳为两条路线: 即直接经验(即由主体亲自参加的实践所获取的信息和认识)和间接经验(指各种形式的知识和传播这些经验的媒介——如书本、计算机等)两种。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通过这两条路线同时获取知识和信息,但是它们的比例会因年龄、性格、兴趣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生活阅历尚浅,自身认知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大部分的知识都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的;随着年龄增长和心智成熟,这一比例会逐渐向直接经验倾斜。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我们就需要将这两条获取信息的渠道有效结合,取长补短。 那么,具体该怎么实施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总结出了以下三点:

1.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 在教授新知识时,尽量设置情境,让学生作为知识的发现者去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真的学到了东西,而不是单纯地记忆老师给出的结论。例如,在教《蜜蜂》这篇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们观察图片,然后提出问题:这是蜜蜂还是蜂王?接着再给出答案,这样比直接把知识灌输给他们更有效。

2.提供多种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动机不尽相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采取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发挥最佳学习效果。比如在讲授同样一个问题时,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没有掌握的同学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也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思考题,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来完成,再组织班会进行讨论,效果会更好。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并用问答的形式记录下他们的疑惑点;课上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查预习情况,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梳理,做详细的解答;课后把问题的答疑视频上传到网络供所有学生课后回看。这样不仅避免了传统课堂上的学生怕问错被嘲笑的顾虑,而且还能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问,让他们学有所成。  教育是一项有温度的服务业,我们要始终秉承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成长。只要我们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