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五行算什么?
胡灿最佳答案
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用阴阳五行学来说明自然界生物的形态和功能,并用以阐释人体的生命运动形式和规律以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症状变化。 中医理论中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在中间,唯有保持阴阳平衡,人体才能健康。所以中医有“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观点来指导人的养生和治疗。
同时,中医学把自然界分为木火土金水五个方面。
①在天之象为风雷雨露;在地之象为花草树木;在人身则为筋骨肌肉皮毛;在治疗则运用疏风清热、降火利窍、滋养肝血、温经散寒等方法进行调治。
②在天之象为烈日炎炎;在地之象为干燥灼热;在人体为心脑五脏;治疗则采用清热泻火、滋补肝肾、生津润燥、活血化瘀等方法。
③在天之象为云雾雨雪;在地之象为山川大地;在人体为脾肺胃肠;治疗则采取健脾益气、养阴生津、运脾化湿、和胃降逆等方法。
④在天之象为晶亮雪花;在地上之像为银装素裹;在人体为肾膀胱津液代谢产物;治疗则采取温补肾阳、滋养肾阴、固精缩尿等方式方法。
⑤在天之象为雾露霜雪;在地之像为江河湖泊;在人体为血液津液及其载体;治疗则采取温阳利水、活血祛瘀、益气养血、养阴生津的方法。
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把大自然和人体的客观 existence和生理、病理变化,按五类不同属性加以归类,以五行命名,并以五行生克规律来说明归类事物的相互关系及可能的相互影响。
用五行归类事物名称,并不是说这些事物就真的含有五行物质,比如肝、目、爪等之所以划分属于“木”,是因为“木”这种物质在五元素中具有“生发、调达、条畅” 之性,在事物和现象的阴阳五行属性的探索过程中,以某种事物或现象为主词,而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客体之性者为宾词,通过“主谓式”思维方法的逻辑运作,形成“某属某”的关于五脏五行属性的结论。
五行中,以木为始,木受水之润而生火,火燃而生灰为土,土坚而成金,金气下沉潜入深渊之水。木助水,水助金,金助火,火助土,土助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一为生(资),一为克(畏),或一为所生(所资),一为所克(所畏)。木火土金水之间,相互生发,相互制约。相生关系的异常变化,通常有相生太过、相生不及、反克和反侮等;相克关系的异常变化,通常有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反克和反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