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字是五行什么?
「原」,古字作「元」「圜」或「爰」,《说文》解作「根源」、「始也」。段玉裁注解说:「凡言源者,本之谓也;凡言原者,推之謂也。」又解作「故曰『元』……元之本义为善」。 因此「原」的本义有二:一是源头,二是起源。引申之则有“推究”“寻求”等意。再引申则可指 “原则”“原本” 等等。
至于五行,《史记·天官书》载: 司马迁这里说的很清楚,天上有「五垣」、「五宿」。「垣」即「宫墙」。古时以「星占学」来推论人间吉凶祸福,那么天上这种「垣」和地上的「宫」是一一对应的。这对应关系在战国楚简《周易》中就有记载了(参考《帛易》)——地上十二地支与天上十二辰相对。而「子午流注」则是把天上的星星跟地上的经络(经脉+络脉)对应起来。
所以司马迁这里说的「五宿」其实就是指五行。也就是水、火、木、金、土。 为什么是这五行呢? 因为天上只有这四象,每象各管七宿,一共就是二十八宿。其中东方七宿主升发之气,属木;西方七宿主肃降之气,属金;南方七宿主生长之气,属火;北方七宿主封藏之气,属水。这五行正好对应着五脏。心主火,肺主金,肝主木,脾主土,肾主水。 而所谓的“五行相生相克”其实是指这五星(五纬)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对地球的影响而说的。
古人很早就发现,五星运行是有规律的,比如五个行星在早晚天空中所处的位置有一个循环周期,叫做“岁差”——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而不是正圆形,所以在一年当中有冬夏两个远点和两个近点。这个岁差的实际时间大概是365.25日,比一个回归年要少15秒左右。这样过了大约140年以后,五星在早夜夜空中的位置才会回到起始点。这个过程是相当缓慢的,需要至少几十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发生一次完整的循环。
五星对地球的影响也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对于古代生产力低下而又没有现代科学知识的古人来说,这种缓慢的运动看起来就是神秘的力量。比如他们可能观察到木星和土星的会合周期大约是三十年的,于是用天干记数,到了甲子年就会合,到了丙子年又会合,如此循环。这样看来,这两颗星好像有感情一样,其实只是它们的运行周期相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