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吃药为什么作用不大?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药物的作用机制,另一个是药物的剂量。 前面有很多医生朋友都介绍了前列腺的解剖结构和前列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由此得出前列腺疾病治疗的常用方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最新出现的介入治疗等等。而大多数的前列腺疾病都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的,通常会选择抗生素来对疾病进行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有第3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药(如左氧氟沙星)、大环内酯类药(如阿奇霉素)等,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起作用。但上述药物进入体内后,首先到达前列腺的部位,却只有少量能够到达感染的尿道部,绝大部分药物均只能存在于血液中,并不能达到前列腺组织中。因此这些药物在前列腺中的药物浓度很低,而血液的药物浓度很高,造成血药浓度过高引起毒副作用的出现;另一方面,由于不能有效的杀灭细菌,细菌会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为了避免和克服耐药性的出现,用药的原则应该是由低浓度逐渐升高浓度,这样能防止细菌的应激性,使药物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另外在用药的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的选择之外,药物的剂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药物的服用方法正确,并且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那么药物的剂量就需要适当减小;相反,如果患者服药2~4周后症状没有缓解,那么可能是药物的剂量不足,则需要增加药物剂量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