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礼炮多少响?
2017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典礼上,10时15分,礼炮声鸣放完毕! 按照惯例,每年的国庆节都会有礼炮鸣放仪式,那么你知道这些吗? 国庆庆典的礼炮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的。当时决定每年10月1日作为国庆节,同时规定国庆庆典要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为了迎接这一盛大的节日,从1949年开始,首都各界开始筹备庆祝活动。1950年的阅兵式上第一次出现了礼炮的身影。当时考虑到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制造大型火炮困难,因此选择了前苏联生产的132毫米加农炮。这种炮射速快、射程远,但缺点是威力不足,只能发射普通弹。为了满足庆典的需要,当时从全国各地调运了10个团的炮兵,共计1万余名指战员。10月1日上午,这些炮兵全部在广场集结完毕。 下午3时整,伴随着“敬礼”的口令,礼炮部队整齐地朝向国旗敬礼。随后,21响礼炮齐发,这是新中国第一声礼炮! 为确保鸣放万无一失,技术人员事前进行了反复调试,但让人没想到是,正午12点整,第一发炮弹竟然意外爆炸。紧急情况下,现场指挥果断下令再次装填,保证在1点整准时发射。随着最后一声礼炮在天空中轰鸣,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祝活动圆满结束。
到了第二年,为了表示对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各个行业的表彰和庆祝,庆祝集会增加了集体和人民代表讲话以及各个行业代表作经验介绍的环节,同时也保留了之前的群众游行、阅兵式和礼炮鸣放,但这一次,我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原子弹和氢弹,因此把当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作为庆祝的亮点。
时间来到了2017年,此时距离共和国生日已经过去68年,中国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实力也跻身世界前列。这一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为了展现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这次庆典加强了航空器和导弹方阵的规模,首次亮相了歼-20隐形战斗机和运油-20加油机,展示了自主研制的新一代电子装备,如侦察卫星、导航卫星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等,向全世界展现了新中国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