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气沉沉是哪个生肖?
这个“死气沉沉”吧,我觉得应该这么理解比较科学—— 首先,得有一个主观评价的主体,它对于“生机盎然”和“死气沉沉”这种状态要有清晰的认知。 然后,这个主观评价的主体,要能区分不同事物的“生”与“死”——有些植物明明是“活着”的,但在主观评价它的“生机盎然”时,它其实“死”了(比如花盆里的花草);反过来也一样,有的动物明明已经“死了”,但主观评价它是“死神降临”时,其实它还是“活”着(比如一具停放不久的尸体)。 最后,这个主观评价的主体还要能够区分不同事物的“安静”与“动荡”(或者说“活跃度”)——静如止水,动若脱兔。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静”到了极端就是“死”,“动”过了头也是“死”。
所以,一个主观评价的系统要想做到对“生机盎然”和“死气沉沉“进行准确判断,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具有感知“生机”、感知“死亡”及感知“动静”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人先天就具备的。
那么接下来问题就变成这样——哪种动物会同时具备感知“生机”、感知“死亡”以及感知“动静”的特征呢? 我认为是狮子——狮子的祖先源自非洲野狗,而非洲野狗在演化过程中保留了对“饥荒”的强烈感知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它们嗅觉上的遗传基因突变,使得它们能够在百里外闻到食物腐烂的味道)。而这种感知能力是同一种感知能力的变种——它同样适用于感知“生气”、感知“死亡”以及感知“活力”。
所以,死气沉沉这个词用来形容狮子是很形象贴切的。 当然,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其实非常浅显易懂——人的大脑是一台非常精密复杂的仪器,它除了拥有意识、记忆、情感等复杂功能之外,还具备许多原始的本能反应——其中就包括对于“生机”、“死亡”及“变化”的感知。这些感知不是由某一个具体的大脑区域来负责识别的,而是由许许多多互不干涉但又都拥有部分“全局视野”的神经电路同时来实现的。 所以,不同的文化对于同一个事物所做出的判断往往是完全一致——无论是古人还是野兽,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