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保佑什么生肖?
“愿我命中有吉祥,所有愿望皆如意”。在佛教里,有两位圣者与普贤菩萨并称三大士;一位是文殊菩萨,代表智慧;另一位就是普贤菩萨,代表礼敬诸佛。 《华严经》中言:“普眼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是妙法,可名普贤。所以我今,得是大悲,功德名称,不可思议。’所以普贤行愿,被称为最胜功德。
在汉传佛教的寺院大雄宝殿上,一般供有三尊像,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两边是文殊师利菩萨和普贤菩萨。这是由于二位菩萨在《法华经·普门品》中,以“普贤、文殊师利菩萨,于一切有情,发起大悲心”而闻名,且常共为佛说阿弥陀经等。 在汉地很多寺庙都供的财神像是赵公明元帅或是关公,但是根据西藏的传承,他们的本尊并不是这些,而是毗沙门天王(多闻天王)或是一位名叫拉色巴的财神。然而,在那些庙里,我们却能看到另一对著名的菩萨——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为什么庙里的供奉没有按照传统的来呢?
这是因为在中国的传统习俗里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在寺庙中其实也暗含了这样的含义。实际上,我们经常在地图上看某个寺院所在的位置时会说:这座寺院的方位坐错了!事实上,在寺院的设计上也的确是有这样的讲究的。一般来说,殿堂的左右方位是这样安排的:
左侧(东偏南15度)设着文殊师的道场;右侧(西偏南15度)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而上首(北边)则是安放释迦牟尼佛的金漆木雕坐像。这正暗含着佛教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观点。
佛教认为,人生是向西方走的一个旅程。这个旅途的第一站是出生,这时生命开始向西;第二站是童年,这时生命继续向前;第三站是青年,这时候命运可能会转向。就像我们来到一座桥前,不知道它通向哪里,只能往前走。然而,不管怎么走,终究是要过这个桥的;
同样,不论你出身如何,前途怎样,总是要面对死亡,生命终归要终结在这一站。在死这一站前面,佛教又安排了生和老两站。所谓“生”,是指轮回转世;所谓“老”,是指各种疾病与痛苦。这就是一个向西行走的过程,犹如一条河流永不停息。这条河是什么?它就是业力。 而在佛教的众多菩萨当中,文殊和普贤恰好象征了业力的两个阶段——文珠表示能断一切业的智德,喻如河流上游,能斩断生死之流;而普贤则表示能聚一切德的顺德,如同下游,能够承载万物。我们在追求幸福的人生时,就要像文殊与普贤那样,先要有能断恶业的智慧,然后再积累善德。这样,你的人生才能终至菩提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