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山水在哪里?
山是在市区东北部的白云山,水是珠江水。 广州有“羊城”、“穗城”的别称。这是因为古时城中有山,周围有水,故有此称。据《番禺县志》载: “县东南二十里有山,名曰乌山。”又载: “县北一里曰苏家山……有泉甘冽,名曰苏家之井…”“县东五十步曰石门山……山半有岩,可容千人,名曰石门洞……” “县城西北有芙蓉山,山多芙蓉树,故名。” 这些山现在都叫白云山了。 广州旧城有四座门,分别对四城门,它们正是光孝、镇海、朝天、怀远。这四座门的城楼都有重檐歇山顶,翘角飞甍,雄伟壮观。尤其是镇海口岸,还有100多年历史的“中山炮台”,雄伟屹立在海珠岛上,人们遥望炮台,仿佛又见到当年抗英名将林则徐指挥炮火的雄姿。
而珠江则如一条绿色的绸带,飘荡在广州的大地上。珠江沿岸有千姿百态的琶洲塔、赤岗塔;有古色古香的“南方大厦”和“江南大酒店”;也有高楼耸立的白鹅潭和海印桥;还有著名的九曲十八弯的流花桥和新河浦。夜晚,华灯初上,珠江两岸五光十色的灯光与蓝天下的朵朵白云相辉映,真是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广州是一座兼具山水之美的城市,有山有水,依山伴水,山环绕城,水贯通城。山环水抱的基本格局,使广州不同于一般的滨江城市和一般的山城。既有山峦叠翠,又有绿水长流,水因山活,山依水润,在我国大中城市中是鲜有的。
在城市西北部,白云山雄峙一方,是城市的绝妙绿屏障。白云山东西绵亘10多公里,南北纵深约10公里,在山的西南侧还生出一组由马鞍山、犀牛岭、飞鹅岭、观音山、鸣春谷组成的次一级山岭,呈东西走向,形成平行岭谷地貌景观。白云山最高峰莫宣卿墓,海拔382.9米。据有关资料,整个广州地区共有大小山峰553座,200米以上的山峰有183座。其中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20多座,如白云山莫宣卿墓、白云山山顶电视发射台、番禺莲花山、增城挂绿山、从化温泉梳头髻山等都在300米以上。海拔200-300米的有大尖山、小尖山、狮岭、白云山鸣春谷、二龙山、白水山、铁炉岭等,其他较低的山岭、岗丘遍布全市。
广州共有溪流60条,纵横交错地分布于全市。其中80%以上是山溪性河流,源头在白云山、帽峰山和火炉山等低山丘陵区,如珠江的主要支流白坭河、佛山水道、流溪河、后沥涌、珠江西航道、东航道、前航道与南海神庙涌、狮子洋、虎门水道及深圳、香港间的后海湾等。
从化温泉距广州市区60千米以上,由十余孔自然温热水泉组成。该泉流量大,水温高,含有氡、硫磺等近20种微量元素,是罕见的低钠、低矿化度的优质温泉,有较大的医疗价值,对治疗皮肤病、关节炎、神经症、呼吸道疾病以及增进人体发育,护肤美容都有显著疗效。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活动,西汉南越王赵昧也常来此游乐。
距广州市区90千米的流溪河源头,有座风景优美的三角山,海拔约300米。山顶有一洼湖水,名秤砣湖,湖水一清见底,湖的四周山势浑圆,绿树成荫,湖畔草丛中栖息着成群的鹭鸶,绿、蓝、白、黄等颜色鲜艳的锦鲤和乌龟在湖里游弋。因这里山水清润,水草肥盛,鸟儿常生卵产蛋。人们不知何时在这里堆积卵石为塔,名曰仙人撒米塔。传说明朝年间,天上仙人怜悯当地百姓困苦,一次化为老者,登上三角山顶,将满筐的珍珠米向山下撒去。百姓只因不知其米价值如金,就都掺入乌黑的糙米煮食,结果珍珠米落地遇水,立刻变成黑石。百姓后来知道上当,“仙人撒米”的事变成了一段佳话,“仙人撒米塔”也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