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大便稀糊状正常吗?
宝宝的大便形状状态,是家长朋友很关注的,因为有时候会看到宝宝便便很稀,或者看到宝宝大便带有一些未消化物,那么,这种情况是不是日常所讲的腹泻呢?带着这些疑虑,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宝宝腹泻和大便异常时应该怎么办。
宝宝小的时候经常会拉肚子,这时家长都会很着急,那么宝宝拉肚子怎么回事呢?根据情况的严重不等,分为:腹泻、水样便、泥状便、糊状便。
1、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量多,为水样便。
2、水样便:表现为突然开始的稀水样便,量多,伴有肠鸣,腹痛,腹泻后缓解。多见于食物中毒、各种食物或药物中毒、肠道中外来了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3、泥状便:表现为大便粘稠,形状像浓汤,量多,大便时不舒服,或便后不适。多见于肠道功能紊乱、营养不良、先天性乳糖不耐受。
4、糊状便:表现为大便黏稠、糊状,也可轻度酸臭或甜味,量多,每日一次。大多在进食糖类或肉类饮食后发生,多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可见,宝宝拉肚子也有不同的形状,如果只是腹泻和大便稀溏,或者便便颜色不太正常,但没有见到明显的粘液和脓血,这时候,也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如果不是很厉害,可以去医院开些中成药调理一下肠胃,中药对于调理肠胃功能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如果宝宝拉的便便很黄很臭或者混合了粘液和脓血,这种情况下可能是感染细菌性痢疾或者其他类型的炎症,建议住院输液治疗。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所以容易出现这些情况。
婴儿大便有时稀糊状什么原因?
婴儿时期由于人体的内脏器官分泌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脾胃消化功能较差,大量进食之后会出现大便稀薄或大便不成形的现象,应注意及时调整饮食,喂食量少,等胃肠道功能完善之后就可逐渐恢复正常。同时也要注意做好腹部保暖,避免腹部受凉。
另外,家长应该多仔细观察宝宝的排便情况,一般每天3-5次大便,如果呈黄色糊状,而且排便时间有规律就说明宝宝排便正常。如果宝宝排便次数较少,粪便又较干燥,说明宝宝此时消化较差。同时母乳喂养的宝宝在排便时,肛门处时常会有蠕动感,这说明宝宝排便时很通畅,如果有出现便秘状况,蠕动感就会减弱。
所以,家长要根据以上症状来判断宝宝是否排便正常,并且要多给宝宝饮水,还要做好腹部保温措施。
小儿腹泻食疗方:
山楂神曲鸡内金粥: 配方: 生山楂、黄精(炒)、神曲各8克,茯苓5克,红糖适量,粳米50克。用法: 洗净后加水共煮,煮至瘦肉熟透、粥稠即可。分数次温热顿服,一日服完。3天为一疗程。功效: 消食化滞、醒脾开胃。主治: 伤食型小儿腹泻,症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少顷复又痛泻、大便稀溏或夹有乳食残渣、秽臭难闻。
陈皮粥: 配方: 陈皮10克,大米50克。用法: 洗净后加水共煮,大火煮沸后小火煮至米烂,加盐调味即可。分2~3次温服,每日1剂。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 痰温型小儿腹泻,症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大便稀溏、混有黏液,厌食、呕恶腹胀、咳嗽痰多、咳痰稀薄难排。
茯苓扁豆山药粥: 配方: 茯苓10克,白扁豆30克,怀山药10克,大枣肉10克,大米50克。用法: 将鸡内金焙干,研为细末。先煮烂大枣,然后共煎;茯苓研为细末,分2~3次吞服,每日1剂。功效: 健脾渗湿止泻。主治: 脾虚型小儿腹泻,症见大便时稀溏、时水泻、腹泻时寡酸、饮食减少、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腹胀肠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