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属于五行什么颜色?

秋家婷秋家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它仅仅描述了南方佛教兴盛的一面,那么,在唐宋以前,北方寺庙的香火是否也很旺盛呢? 答案是否定的。先来看看佛寺在南北朝时如何兴盛。 据载,北魏首都平城(今大同市)有寺院一百多所,僧尼五万。而当时全国共有三万多所寺院,十万尼姑。

到了北齐,文宣帝高洋在平城北端修建了宏伟的华严寺,并赐给僧众大量财富。他的弟弟孝昭帝高湛也大力扶持佛教,甚至将皇宫改为寺院,自己剃度出家。 后来到了隋朝,尽管国力强盛,但隋文帝却不崇尚佛教,反而提倡儒学。于是,不少和尚还俗参加科举考试。

有趣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虽然推崇李氏关陇集团的神道设教,但在政策上却与隋文帝一脉相承。他禁止百姓出家做和尚,限制寺院的经济势力。而且,李世民本人也不崇尚佛教,曾下令拆毁为佛教建筑而浪费的资源。 至少在唐朝初年,佛教并没有像在南朝那样迅速发展。我们也就很难用五行学说去解释唐代花事的规律了。

倘若我们将视野转向南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宋徽宗赵佶对道教情有独钟,他对道教的偏爱甚至超过了前代任何一位皇帝。为了修建道教宫观,他在京师开封和洛阳两地挥霍国库资金达千万之巨!

为了供养大批道士,北宋末年朝廷开支大幅度增加,财政入不敷出。这直接导致北宋末年政府债台高筑、百姓怨声载道。更糟的是,这种极端崇道的行为还影响了社会上其他宗教的地位,使得佛教的处境相当艰难。

终于,靖康之变发生了。 金军攻破开封,掳走徽宗、钦宗二帝,北宋政权宣告结束。 随后,宋高宗赵构南渡,建立南宋。他虽然继续以儒家传统道德作为治国方略,但对道教仍然采取纵容态度。

结果可想而知,道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很多文人学士乃至平民百姓都加入信道者的行列。他们到处建造宫观、炼丹修行,极大地推动了道教事业的发展。

那么,这些道教宫观都是用真金白银堆起来的。它们的建筑风格必然极尽奢华,所用材料也必须是上等的木材和石材。如此,我们就能借助八卦中的艮卦来象征它们——艮为山为止,形容建筑物雄伟高大且不易损坏。 然而,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道家来象征宋朝的花呢?难道道观的数量多了,花的性格就会发生显著变化?

我个人认为,把花草树木安排到各个方位是有道理的。因为花草是植物,一旦栽种就需要水的滋养;而树木由于需要的水分更多,所以不适合待在水边。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把花草种植在东南方,那里阳气充足,利于花草生长。而把果树或耐干旱的树木安排在西北方,就可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杭祝平杭祝平优质答主

五行颜色是木色、赤色、黄色、白色和黑色,在《礼记》《尚书》等典籍当中都有相关记载。对于每种颜色,不同典籍里的说法略有不同,比如木色有苍色、青色、碧色之分;赤色有朱色、赤色之分;白色有白色、垩色之分等等。五行有相生相克,五色也是一样,木生火,木色也生火色,火生土,火色也生土色,五色相生。五色相克:青色克白色,白色克红色,红色克黑色,黑色克黄色,黄色克青色。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五色的说法,多用于封建社会,尤其是儒家文化。五色象征五方,五方象征五色。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被古人称为正色,其余统属间色。颜色除了表示方位象征,还是等级尊卑的象征,皇帝专用的颜色有黄色和红色,比如明黄色象征皇帝,在位时候是黄色,驾崩以后陪葬的是红色,以皇权为中心,皇帝家族用的颜色为明色,皇室家族是次色,平民百姓只能用本色和杂色。

在《说文解字》当中,绿色的解释是青黄色,是青黄相杂而产生的颜色,青在古代也特指蓝色,青和黄是木色和土色,生发之色,因此绿色是一种非常和平宁静的颜色,也象征生机、和平。花有五色,青赤黄白黑,这五种颜色也是我们人体五个脏器的代表颜色,也就是说,花的五色可以与人体五脏建立对应关联。《黄帝内经》当中有相关记载,“五色”分别对应人体的脏腑,“五华”分别对应人体的五种表现即青色和黑色对应血液和肾脏,赤色和白色对应脉络和肺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