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有什么旅游景点?
酒泉,因“城下有泉”而名“酒泉” 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汉武帝元鼎年间,酒泉成为汉朝防御匈奴的前沿要塞。隋炀帝在酒泉设肃州郡。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置肃州直隶州,酒泉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酒泉自古就是战略要地,有“河西重镇”“西域咽喉、中华拱卫”之称。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这里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和商贾云集之地;隋唐时,这里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北边塞的枢纽。
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如酒”而得名 境内古迹众多,主要有汉简遗址、汉武帝酒泉祠、西凉王李暠墓、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石窟等国家级文物。其中,东汉敦煌悬泉置遗址于2004年被发掘,成为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汉代驿站遗址,被誉为“东方驿站”;位于酒泉市的嘉峪关关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玉门关故址、阳关遗址和敦煌莫高窟则都是“万里长城第一关”。还有被称为“沙漠奇观”的鸣沙山月牙泉、被称为世界上最长和最宽的石窟艺术长廊——麦积山景区、黄河第一峡——风陵渡等等。
一、敦煌 敦煌地处甘肃、新疆、青海三省交汇处,东临甘肃瓜州,南邻新疆若羌,西接甘肃张掖,北通内蒙古额济纳旗。敦煌古称敦煌、壶西、沙洲、鸣沙,是甘肃省省辖市,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闻名于世,素有“敦煌石窟”、“敦煌壁画”的美誉。敦煌是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经过此地或停留于此,都留下了不少诗词和散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朝大诗人王维所作千古绝唱《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是明朝万里长城西端的第一座雄关,也是当时西北部的最大军事要塞。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城壕组成,占地面积3.35万平方米,外围城墙长度647米*7米高。现仅存内外城城垣及部分敌台,关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600米,东西宽约150米,墙身高度约为7米。 明洪武五年,朱元璋命徐达、李文忠领兵攻打元朝残余势力,结果李文忠在黑水城一战打败敌军主力,但徐达却在酒泉之战中败给元军大将张惠,退守嘉峪关,此时他才发现原来嘉峪关已失去战略意义,于是下令撤去嘉峪关的防务,只留下了一座空城。
三、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建元二〇二年(公元366年),一直到元代,历经北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明、清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七百多个,壁画四五百幅,泥质彩塑两千多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四、玉门关 西出酒泉关,玉门雄关远相望。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曾登临远眺,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名篇。据史料记载,玉门关始筑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和大月氏国援助匈奴战败之际,因用白玉砌成门户而得名。东汉末年的曹操曾写道:“明月皎夜光,驱车上路行。 悠悠涉长道,杳杳阅征程。 寒蝉响哀鸣,归雁入群行。 游子援弹弦,思妇机杼鸣”,描绘了征战沙场的将士们思念家乡的凄苦情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也写过一首关于玉门关的名篇佳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五、阳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送元二使西安》让阳关这个荒凉的古城变成了人们送别友人时的代名词,其实除了这首送别曲之外,还有许多诗词歌赋都曾经提及到这座位于甘肃境内的军事要塞。北宋词人柳永曾在他的笔下记述了从长安到阳关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心理感受: 六、月牙泉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因外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
月牙泉水清澈明亮,周围是晶莹洁白的砂砾石粒,因“山泉相生,泉映月而无尘” 而得名,而且历来不得干涸。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考察后认为“湖之南低而阴,曰月潭;西高而阳,曰沙山”,因此断定此地为自然地貌。据说在月牙泉周围还生长着许多花草树木,其中尤以红柳为最,且大都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每到春天,沙丘里就会长出一种草,这种草非常坚韧,即使被大风刮掉一部分枝条也不会死亡,并且会随着风势的方向弯曲生长。这些枝条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绿手指一样支撑着整株植物,让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奇妙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