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液体有什么作用?
电解质溶液,一般用来输液,补充人体水和盐的缺失,维持体液渗透压、酸碱平衡。 通常人们体内电解质主要存在细胞内外,细胞外液如血液、脑脊液等;细胞内液主要包括钾离子、钠离子等。这些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都是千分之几的水平。
当病人严重缺水(如腹泻)时,机体通过肾脏排出代谢废物的同时,也会丢失一部分水,此时身体就会发出信号,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来命令细胞主动吸收周围组织的水分子,同时排出钾离子等电解质,从而完成水分的平衡,这就是水的再吸收。 如果缺乏电解质,身体内的离子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告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相应的症状,称之为电解质紊乱。常见的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的是低钾血症,可以导致四肢乏力、肌肉痉挛,严重时心跳停止。影响酸碱平衡的有酸中毒和高钠血症。
人体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水和电解质,通过一日三餐食物中的矿物质和水进入人体后,经过肠道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到达全身各个器官。如果饮水不足或呕吐腹泻,体液的流失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则可能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对于某些患有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人来说,可能很难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电解质,就需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补液。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输入含有不同电解质的溶液。
常见的含电解质溶液有:
1.氯化纳溶液(生理盐水)——补水首选
2.葡萄糖溶液
3.5%~10%糖液混合等渗电解质溶液(NS+G) ——适合于大多数患者
4.10%~25%高渗电解质溶液(GS) ——适用于严重脱水者
5.1.4%碳酸氢钠溶液——用于纠正酸性药物过量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 6.5%碳酸氢钠与等量乳酸林格氏液(L-R)混匀——可用于治疗新生儿低血糖